◇◇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我看《南方周末》的问题
 
   作者:国宝

    本人有幸能够在1995年开始的高中时代结识《南方周末》,当时我在一个农
村中学读书,经过了信息资源极度匮乏的初中时代,加上中学生如饥似渴的好奇
和求知欲,当我第一次在报亭见到《南方周末》这份报纸时,便如获至宝,毫不
犹豫的买下来读了!整个高中时代我对《南方周末》的阅读都是全景式的,精确
到每个广告、中缝的,比如什么“标王爱多vcd”“步步高vcd",什么“秦池古
酒”,还有中缝里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也正因此,我当时对它感受和了解
也是细微的深刻的难忘的,比如:我知道估计是很少人知晓的“南方周末”四个
大字是鲁迅先生墨宝中的集字;我惊骇于我的江西老乡当时也在南方报系的朱德
付居然被黑势力公然叫嚣死亡威胁;我崇敬着司马南先生只身探访“神医”胡万
林的老巢果敢与气魄,同样崇敬着当时《南方周末》记者们在艰险中探求武汉传
销迷离大案的无比敬业精神.....所有这些了解与感受都是来自当年的《南方周
末》,可以说,我高中时代的成长是与她有关的!我可以肯定,有很多人有着我
相同的经历!

    由于大家都大致明白的原因,《南方周末》在新世纪之初被抽去了脊髓,如
今她不但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还不断增添令人揪心的耻辱,而近日关于方舟子先
生与于建嵘学者的报道算是《南方周末》一个不浅的耻辱的新伤。《新语丝》里
就此事发表的关于《南方周末》如何堕落,堕落到什么程度的帖子已经够多了,
我也曾经在一帖子里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南方报社,到了!”》
http://column.bokee.com/93343.html )但在这里我只想就我一个老读者的身
份谈一下我个人所关心的某些问题。

    1:《南方周末》的队伍问题

    这个问题好象是领导讲话的题目,我这里指的队伍是指包括主编在内的报社
各部主任编辑、记者们和从事其他工作(如美工等)的团队。我没有什么内部资
料要批露,我先想通过结合简单回顾版面的形式来描述一下我记忆中所了解的当
时的队伍。

    我永远记得那时的主编是江艺平,“那一个戴眼镜的女人”,我读过她的一
些文章,典型的比如好象是99年的《阳光打在你的脸上》及《让无力者有力 让
悲观者前行》等一些篇什,感觉她是文人气质很浓的女人,在她带领下的“南周”
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激荡着滚烫的正义激情!无须证据,这是感觉,相信
所有经历那个时候“南周”历程的人都应该有同样的感觉的。那时侯的头版一般
是每期的重头篇章,或关注腐败,或悲情民生,而且其后有颇具深度的后续报道,
那时经常出现在头版的记者我记忆中是:沈灏,郭国松,连清川,方迎忠,刘洲
伟,方三文,余刘文......编辑好象是方三文吧,那时头版下面有个配漫画的
《周末茶座》,一般刊发短小精悍的杂文,漫画的作者是方唐,我不知道他(或
她)是男是女,高矮胖瘦,但那漫画的确是很好看,有搞笑创意,又能发人深省;
那时有个《纵横谈》栏目,经常刊发老鄢(鄢烈山)和刘洪波等知名杂文作者的
文章,不记得曹西弘还是谁主持一个《百姓茶坊》版面,里面讨论热烈,观点众
多,经常读到很带水平的文章,还有一个大版叫《芳草地》,里面有多种形式的
文学作品,选的文章也是非常耐读,斑竹不知道谁,好象是陈菊红,忘了!记得
有一年的年末特刊,《南方周末》以《美女与刺客》主题介绍了当时大部分的工
作人员,介绍他们的采访经历,生活趣事,还配发了很多人的图片。我曾经由于
给《南方周末》写信还得到过编辑部寄来年末日历宣传单,上面还有很多人的合
影照片,根据回信里说是“新闻部年轻人的合影”,各个神采奕奕,里面我认识
的有沈灏(他手里拿着一个估计是“南周”创刊号的装帧框,版面上有个邓小平
的照片)、西弘等。总之,结合他们做的有声有色的版面,我对这个团队总体感
觉就是:他们是一个职业素养很高的、敬业的、富于正义感的,非常团结协作的、
快乐的团体,但愿这种感觉不是因为我那时是中学生的缘故吧!

    如今的队伍是哪些人呢?老实说我近几年来看的少,偶尔翻翻,里面的作者
一个都不认识,当然不能因此说什么什么就都不行了,但可以看看里面的内容而
有个大致评价的,质量降低了这是事实。前些时间流传出来的什么“南周记者集
体辞职“,而后的南方报业因此而做的什么公开律师声明,这些现在看来都不是
什么空穴来风,以前的那些主编、记者、编辑们有的换职,有的另立山头,有的
再寻明主,当然也还有坚持不走的,好在都能打出一片天地,足以用来证明他们
是如何的优秀。有人走,也伴随着有人来,因为《南方周末》没有毙掉,还是要
办下去的。大记者郭国松曾看在我发的那个《“南方报社,到了!”》的帖子后
面回复说:“感谢你还记着我和我们的名字,如今,我们都四散而去,我曾经在
报社的内部信箱里发过一个牢骚帖子,其中有一句:英雄们流散四海,奴才却越
聚越多。”我想,所谓“英雄”与“奴才”,就是用来概括前后两支队伍的吧,
作为郭记者的个人牢骚,如此评判未尝不可,但无论“英雄”与“奴才”,他们
都是悲剧性的,尽管悲剧的责任或原因不是“英雄”与“奴才”们的任何个人所
能够承担或解释的。

    2:《南方周末》的定位问题

    这个问题更不是读者能做主的了!我记得以前的中缝里面经常有这12个字:
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不知道这是目的还是定位,但就我一个中学生
当时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口号,也就是说报纸里的内容都要处处体现这12个字
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南方周末》还有没有在提这12个字,但用这12个字来衡量
如今的内容显然有些许唐突的,不是说这些都消失了,而是很难找了,难了!就
目前的内容,我看来是有些混乱,不伦不类的。这也许是前后两个时代一直面临
的一个问题吧,就是要考虑跟其他的周末性报纸竞争,要迎合各种口味的读者,
要某种所谓发行量。但各部领导换了,口味也跟着换了,就算还是这样提口号,
仍然有很有分量的稿子提交出来,但在噤若寒蝉的各部领导那里,这一切都是枉
然!

    3:《南方周末》的未来问题

    《南方周末》的未来要到哪里去?这是我关心的,也是其他很多读者关心的。
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她天天被人说“堕落”了,不象话了,怎么怎么样,而她却又
无动于衷!在争取更多更广言论自由的道路上《南方周末》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
未来的这条道路上更是荆棘丛生,《南方周末》既然没有彻底消失,她就有责任
担当重任,和其他新兴媒体一道襟怀天下,广开言路!当然这些都要求现在主持
着《南方周末》的各位当家人们,编辑记者们能够心灵解放,放下包袱,坚守阵
地,运用智慧,撑开或突破一些言论颈瓶!!那这些任务就落在了杨瑞春等主任
及记者编辑们身上了!我仍旧希望《南方周末》有很好的未来!!

    拉拉杂杂地讲了这么些,1,2,3,所谓三大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队伍的问题,
人的问题! 当我回眸发现我这种“虎头蛇尾”的行文结构时,感觉自己真有些不
知所云。诚然,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一些对曾经伴我度过青春之高中时代的
精神食粱的感怀情素——不要说我自作多情,我就是怀旧,我希望她好!也许她
真的再也不会有了往日的荣光,但我想,再怎么着也要对得起迅哥儿鲁老爷子的
那“南方周末”四个红通通的大字吧!?

     再次把李敖的诗句送给《南方周末》,表达我诚挚而微薄的希望:

                      因为我从来是那样
                      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这样
                      可是这一回你错了
                      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 
                      坏的终能变得好
                      弱的总会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
                      却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个隐居的老哲人
                      我消失了我所有的锋芒与光亮 
                      漆黑的隧道终会击穿
                      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
                      当百花凋谢的日子
                      我将归来开放
                                                              
2005.11.16
                                               
(XYS200511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